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September, 2019

吹水篇 42

Image
Vanguard Classic EVEREST 實在是兩間公司的混合叫法,基本上沒有太大關連,EVEREST 是指 EVEREST Records 是間蚊形公司,創始人是Harry Belock 在1958年成立,主力只是做是錄製及發行古典樂,他認為沒有什 麼能與35mm母帶錄音所能營造出來的效果相比,所以找來 劇院器材之父 Westrex 設計做了他所要求的母帶錄音器材,當年每台三軌 35mm 錄音機為二萬美元。Belock是位完美主義者,立下定大志想把 當年出版商巨人 Capital 打敗,很可惜在他主理下的 EVEREST Records 只是短短運作了三年 (1958-60)便面臨關閉。在他管理下的 EVEREST 出品不夠100唱片,當年 Mercury 的 Robert Fine 是他的好朋友便把Belock 的 Westrex 35mmm錄音器全數買下,成為了以後的 Mercury 錄音王國神話。Belock 的確是位天才,可惜天才與商業/利益永遠是成對立,兩者是不可兼 得共存。Belock 跟 Stokowski 白頭佬在1958-59簽約一共發行了11張唱片,而當年白佬當 年是頗多怨言認為Belock是技術人才玩物多於商業發行商, 但沒想到歷史卻證實了當年的抉擇是正確無誤的。1958-60 由Belock 所執政下的作品是十分有收藏價值,當年在他簽約𣄃下的指揮家有: Adrian Boult, Josef Krips, Eugène Aynsley Goossens, Malcolm Sargent, William Steinberg, Walter Susskind, Leopold Stokowski。以 ‘珠穆朗瑪峰‘ 為商標,頭版黑膠碟芯為-紫金銀 (見圖一),相當之有特色。五十年代尾剛好是mono-ster eo 交換期,所以當年有同時發行 單聲及立體聲產品,但主力還是立體聲為主。單聲以 LPBR 6XXX 而 立體聲以 SDBR 3XXX 為引記,而當年35mm 三軌錄音技術便成為 EVEREST 的標記。Vanguard Classic EVEREST 35mm ULTRA ANALOGUE 20 bit 系列(見圖二)是 Vanguard 再版 EVEREST Records 𣄃下的一系列名作,用上 SONY PCM-900

吹水篇 41

想做一個資深聰明西電玩家 又要玩得滿意,無後顧之憂,實在有太多學問了!除一些基本條件不 能缺,在朋友圈人事關係處理上是有要求的,對日後持續玩得開心與 否起決定性作用。西電精品能作發燒用途不竟也有七八十載,滄海遺 珠不能再生已成定局,故此買少見少面臨滅絕中,能組成一套系統發 聲是緣與能力的展視。在想入門成為西電門下弟子或現正在奮鬥中弟 子,請問你究竟能具備以下多少西門應有的條件:經濟能力; 場地空間;持續技術支援及維護;用家技術水平及動手能力; 西電知識;替換備件支援;耳力持調聲技術及經驗, 熱愛發燒精神及投放時間;同門好友網絡交流渠道/平台; 供應鍊與商家維繫。能同時擁有以上所有十項的可以算是十全十美, 十拿九穩真真正正的西電超級玩家。能有七已很了不起,達十實在是 十中無一,這也是極少能玩得出色好聲西系在世的原因。老吳

吹水篇 40

Image
中古或現代器材發燒友,玩音響的目的可以是偏食但不宜獨食,過份 固執只求單一教派信念而排斥別家的優秀特性強項,損失的是自己放 棄更上一層樓的機會。竹木門對稱固然是重要,但如能把竹木門的優 點合併,取長補短,加以發揮再放異彩不是更加能畫出彩虹嗎!中古 發燒友無論你怎樣不喜歡現代聲,難道現代CD數碼音源就不在你系 統出現嗎?既然不能獨善其身就只好接受現代科技帶來的方便優勢。 能接受這一點為什麼不能同時接受其他現代精彩產物融入自己系統中 。這是一個邏輯性的問題,能過到這一關相信萬事都能海闊天空。近 期玩「木」玩「線」令我領悟到能集各家的特長於自己系統中是有意 想不到收穫。「以形補形」同樣非常適用於玩發燒音響, 用木有木聲,用銀線分析力好是立竿見影。喜琴玩木,析力高頻欠佳 加點銀是順理成章,又可必為了中古/現代門戶之見而拒而遠之。 聰明發燒友需具備冷靜分析能力,能指出自己系統不足之處繼而作出 適當改善。以前有個錯覺是無銅不歡,逢銀必反, 只認為銅是最完美,但在最近一次線材比試中把我這個慣性常態改觀 了。主角是NBS IIIS鎮店第一把交椅電源線(圖一) 對 Siltech Ruby Hill 排行老三的電源線(圖二三)之爭,用在解碼電源接口。NBS主力 以銅作線而Siltech付加了銀和金,兩線雖有班次距離之分, NBS巿場價比Siltech要貴上約2.7倍,但都是現役王牌 線。比試這些頂班線是十分殘忍的事情,立竿見影,除比試所用線質 素材經導電後與解碼所起的化學作用令音頻表達起了變化, 活生生的表露無遺。銅與銀/金導電就是不一樣,銅的好處不用多說 大家都十分清楚,但有了銀 高頻和分析力就是馬上提升,對線條,控制力,空氣感,口水聲尾的 微處理,鈴聲的飄逸,光澤,恍似就是聽多了很多平常不為意的細節 ,金就是有種高貴氣質,高不可攀的感覺,Siltech就是集合 了以上的優勢活生生的在我這個組合遠遠拋離了NBS。沒想到一條 銀金電源線在現代音源解碼這個位置起了極大作用,在我調聲這個漫 長旅途上實在是一個大躍進。老吳

吹水篇 39

Image
Conductivity (導率)是指金屬其中一種送能特性,一般分導電及導熱兩大類。導 率特性是指個別金屬在一個控制溫度環境下,送電/熱能的能力 (見圖一)。導率能力越高在工業應用上效益價值便越高。導電率與 發燒實在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源於導電率不論在機內或機外接線都扮 演着重要的角色。舉例:機內線有如人體內器官的微絲血管,而機與 機接線有如各器官對接的主動脈,這些主脈背負着血液流通質素的重 要使命。血如訉如電流,當血流通質素佳代表送頻暢順, 上下壓表現良好。而作為機與機之間訉與電的接駁連繫,線材的co nductivity 導電率便成為關鍵,能將優質訊號及電流有效地運送的重要性是不難 明白的,而線材所用的金屬純度-成分對音訉電流的推動影響便成為 了靚聲與否的基礎。自古以來「銅」是最常用的導電體, 取其導電率高,屬常用金屬,產量大,價格合理,音色甜美。 基於以上原因 產自中古時代的線材,絶大部分都是以銅為主,當年因要求含銅純度 實在沒有劃一的要求,練銅技術質素參差 雜質殘餘量難控制只可稱之為銅合金。三四十年代線材還是以單支包 漆套絲外布包裝璜為準,基於高效率揚聲器, 擴音機放大功率不大及對頻寬要求未至極端,用線素質的確已是足夠 及帶有當年劃時代的獨特氣質魅力,喜歡中古派的燒友會認為這才是 極品,這份‘越早期越靚聲’的情意結,情不變是可以理解的。 直至七八十年代,晶體擴音機至數碼系列面世以大功率-大電流- 低效率喇叭掛帥,改寫了線材的用料,構造,純度的要求。6N, 7N...9N純度線材陸續浮現;銀,金,銅... 混合造線成為大方向,目標是要配合年代技術轉移, 代價是價格與現代器材雙軌同時飆升,屢創新高成為高不可攀的奢侈 發燒玩意。每一種金屬因 conductivity 導電率,分子組合不同對做聲表達很不一樣。如果能清楚了解每種導 電體的優弱特性,性格再作適當濕配成為新一代變種發燒導電體,對 新一代器材的主脈接線過訉過電只要配答得宜成效是有目共睹的 不用懷疑。現代線材用在中古系統成功機會要看用家配答功力及接受 能力,相反中古線材用在現代系統成功機會較渺茫。老吳

吹水篇 38

陰天,晴天 究竟發燒有沒有陰天或晴天呢?現實世界裡發燒確實不是日日靚聲! 一週總有三兩天覺得系統不對勁不太好聽,除個人心情起伏不在聽音 狀態外,外來因素影響音效的確有點困擾。外來因素主要有二:1. 來電 - 電源的質素十分重要,如果家居週邊有大形工程在進行中;天氣酷熱 家家戶戶空調無間斷工作;洗衣乾衣機工作中或耗電量高的家電.. ..種種都會做成來電的嚴重干擾做成壞聲的原因。當然如果設有有 獨立專用線供電給音響系統 絕對有幫助但總是不能完全杜絕。懂技術的就會明白來電交流波形靚 對隨後的電壓工作放大有決定性的影響。 玩膽老派燒友大多都不建議加電源(清潔)處理器在來電及器材之間 ,主要認為經過處理過的電源是人工化了,不自然,不夠原汁原味, 有渲染之不利!但在夠度惡劣的非常期,在沒有別的解決方案下, 有處理器總比沒有還是建議的。2. 濕度 - 音房內的濕度同樣是個隱形殺手,對器材 尤其是喇叭是十分之不利。音波在過潮濕空間運行,分子影響速度與 乾爽環境表現確實有重大分別。在45-75%以外的濕度已經需要 作適當的除靜電或抽濕處理確保聽音環境舒適及音波運行正常。 為確保系統持續運作正常,高燒音房24小時空調在雨季期間是有必 要的及省不了。如果以上都不是壞聲原因又沒有更好的解釋,那可以 歸納為另類時空交叉染能導致,我解釋為南北極磁場與地球自轉離心 力互相影響所做成時空空白不受控的極度時刻, 這可以算是不知原因的另類解讀。各位燒友如果也有同樣經驗, 只好關機大吉,改天再聽吧了。老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