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December, 2017

絃樂與琴手

Image
絃樂String 絃樂器是以絃線為主 琴盒為輔,以弓拉或指擊絃線產生共嗚而發聲, 這三個基本原素都不能缺而且必須同時進行。西絃樂器中有小提琴, 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豎琴 ....;而中絃樂器中包括有二胡,高胡,琵琶,揚琴,馬頭琴, 古琴 .....等。絃樂器是難學難精樂器之一,除勤練,琴不離手, 將琴變成自己身體一部份,才能發揮得得心應手。 歷代名琴手都是從小就被發掘,証明天賦天份這一塊是不能缺。 琴手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但近代實在找不到一位 能有個人風格特色的好琴手了,這個極可能是因為文化背景, 生活環境方式,年代變遷,人生經歷有直接的關係。 聽琴手拉琴每人都會用不同角度去欣賞, 但殊途同歸都可以歸納為以下這幾點:技巧(弓法,指法,音準, 快慢板控制,尾隨震音控制 ....),風格 (瀟灑,保守,學院 ....),投入度及表達能力。 琴手拉琴最忌就是抄習過往某偶像名琴手,以交功課性質拉琴, 交足功課 沒拉錯只是入門基本功,不代表你已經做到琴手應有的本份。 能夠表達到樂曲中,作曲家當時精神,心態,思想,融會貫通, 用自己表達方式,在拉琴中享受整個過程, 這才能稱得上頂尖琴手應該具備的條件。這個是深層次,文化, 修養,認真,自身天份,身經百戰的過程。年紀未必是最重要因素, 但沒有天份,經歴與實踐極難做到。每個人聽琴手拉琴多了 都對某些琴手有特別徧愛, 同時亦對某些琴手有莫名其妙的不太欣賞, 這不是主觀或歧視的原因,是與琴手天份與學藝不無有直接關係。 同一個樂章不同樂手拉奏便馬上立分其風格及高下, 但樂壇中指鹿為馬的樂評人可不少, 這可能是大家欣賞琴手拉琴角度不一樣 ?還是自己學藝未精真是要好好思量。老吳

單聲還有存在價值嗎?

Image
身為真燒友是應該同時擁有單聲反立軆聲設備, 完全不是誰好過誰那回事,而是不同享受和聲效的表達。 單聲錄音是有深度而沒有闊度, 所以聽單聲主要是以聽單支樂器至小組, 三至四樂手在錄音樂室奏錄為最隹, 而交響樂一定不可能跟立體聲比。 還原單聲錄音必需用當年器材為之最傳神, 因為不論軟硬件都在同一個標準下製作,而所用物料也是同年, 所有測試 ,試聽都是以當年器材為準,絕對沒有現代數碼元素介入, 實實在在是原汁原味,還有什麼可以比它更好呢! 單聲播歌的特質是原始聲,近母帶,純,極低壓缩感,質感無敵, 密度奇高,活現生命力強,播單/兩三件樂器,在一個理想環境下, 根本不易分便究竟是單聲還是立體聲。 單聲用什麼器材去播放最理想在今天成為talk of the town,但我可以肯定告訴你-以單聲大號,雙15/ 18低加單超高為最完美,因為缺闊所以場地, 音場定位不是主要求範圍, 但坐在大號前前聽那種過癮感覺真是立體聲遠遠不及。 單聲黃金年代是在1955-1964, 當年單聲技術已摸頂同時是轉立體聲的過度期,在這個年頭的出品, 絕大部分都是精品中的精品,特別是57-58這兩年。 大家每天都在聽立體聲已經不用多説,加入單聲行列是一種新經歷, 不一樣的享受。魚與熊掌,身為發燒友當然最好兩者兼得。老吳

Logan 柯剛 II

Image
我最喜愛的琴手,他的一生 在以上簡介已經交代得非常清楚,還有很多他的作品視範。 他的現場「流浪者之歌」真是精彩,我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演繹, 拉琴時的認真,眼神,投入,威嚴,與指揮的神交 真是神乎其技,不用懷疑這位偉大琴手的地位。 經他拉出來的每首樂章就是不一樣,他的弓法, 琴音就是有一種與眾不同的藝術氣質和韻味,不過火不做作, 只有音樂令你很想聽他下一個音符,綿綿不絕, 是其他琴手不可能相比。柯剛拉琴絕無其他琴手的影子, 他拉琴就是原創,就是柯剛法。 老吳

2017年12月10日 中環盧公子

Image
回歸盧公子位於中環私竇,實在是感觸良多。在全香港 怎至乎全球租金最貴地段發燒作樂的確有另外一番滋味。 在上私竇前一段時間實在有很多gossip關於盧公子新器材 新玩具,為了不想給自己有太大壓力,道至人云亦云影響錯判, 只能作耳邊風,聽過便算,萬事以現場表現為準。自從前天在 威達 一役後 領略到「未在狀態的M6鋁炭纖喇叭, 同時亦極難預計它在最佳狀態下能產生的威力」確實有點擔心。 評審現代頂級器材絕不能以中古標準或西電的優勢為骨幹, 否則在美聲學上,同一段音樂也極有頗大的分歧。 董得欣賞不一樣的美,只是在發燒旅途上 不同階段對自己審美眼光的挑戰。選擇停留,回憶,崇尚現代, 與時俱進都是十分個人,還需講條件及個人修養。 進音房後感覺場地燈光依舊,但硬件礶是面目全非,Q7不見了 被Avolon SAGA 黑武士-勾魂使者代替;而舊年的前後級 Constellation亦被Goldmond 頂班Telos發電廠代替;dcs數碼音源還在, 但添置了近期紅至發紫的法人CD組合 - Metronome Kalista Ultimate (大頭B已是準買家)而所有三皇冠頂班線材仍然健在。 當音樂響起後就是覺得比金屬喇叭多了一份暖和木味! 系統以嗽叭發聲,站在最前線 與耳朵直接互動交流,正所謂木箱出木味,金屬箱出金屬味(鋁+ 炭纖真是不知什麼味!)。兩勾魂使者肅立恍似勾你魂魄, 默默地發功,雖然效率奇低但有龐然大物的Goldmond 無低發電廠撐場;瑞士人做機就是少微了那種冷傲,較帶點人情味, 就是這樣兩勾魂使者不得俯首稱臣。播了多段John Rutter 安魂曲 Five Anthems 配合燈光,有黑武士站場,音房塑造到場境極深, 唱團一層層在背境和唱,富立體感, 而獨唱女聲樹位在正中央偏左兩人位像幽靈招魂唱法,真可怕 確有破地獄的感覺,雞皮盡起。只有器材在狀態,配合得宜, 音箱與房比例到位,音房acoustic弄好,喇叭擺對位, 線材夠班,才能成事,缺一不可。有云「晤好擋亞叔係流嘅」 經歷快半個世紀的發燒生涯,嘆盡世間所有珍品,又能發揮得宜 盧兄實屬難能可貴。能花得起,但欠缺功力, 而發揮不得其所到最後亦指得兩袖清風,白玩了。 欣賞盧公子那份投入,專注,敢嘗試,冒險精神,不言敗,瀟灑, 褲袋深,是香港典形摸頂富豪級的高燒一族。老吳

2017年11月17日 白馬

Image
香港知心發燒友實在多不勝數不用多説, 能擁有五星級燒竇又有幾人!有私人燒房又具備有燒局比例 更加少之又少。理想燒局 不論空間 尺寸 比例都尤其重要,佔去過半好聲指數。 就算擁有全世界最優秀的器材,但缺乏房間「幫拖」 也只會力不從心,過癮傳神度減退,無功而回!音房,器材, 調聲功力各佔重要比重,每當未能達標時便開始扣分, 最後能得多少總分代表你的好聲指數及發燒功力! 在過去數天一連串的家訪更加一次再一次的証實這個論點。 定位李的音房黃金比例幫拖法的確有他獨到眼光。 白馬的摸頂黃金器材,玩聲經驗功力,無敵空間真是極難超越。 發燒這個愛好真是要受得起考驗,接受得起挑戰,受得起批評, 當每次被家訪後的意見便是明天的新挑戰,當負面意見越小, 証實發揮能力越趨成熟,距離成功之路便越近了。老吳 我經常提及-音房空間越大越好,喇叭與音房比例匹配, 喇叭黃金擺位正,這個鐡三角靚聲基礎, 能掌握得宜已經成功了五六成。 再加上高質器材和悉心處理好房間acoustic 一個無敵的燒局便程現在眼前, 昨日在白馬私竇真正感受到可為終極燒窩!在一個極寬躺,舒服, 全無壓力環境下聽音樂,實在是另有一番無限歡欣感受。 它會把你溶化,令你俯首稱臣,完全投入,不知HiFi為可物, 不敢再有要求,就是這麼利害。 這個燒窩是任何一個蕫發燒的燒友夢寐以求的終極窩, 也是我發燒三十多個年頭見聽過最優秀的一個窩,極難超越。 我在懷疑這個發燒之旅還有必要繼續下去嗎!老吳

2017年11月26日 定位李

Image
昨日同樣是兩場燒局,舊地重遊 定位李燒窩。回望上年首次認識定位,一見如故, 今年重遊似老朋友相會,份外親切,加上在同一個天空下, 大家都是發燒友 有共同目標,以不同方式能發揮至大家認同 極致音效為終點,其他已經不太重要。定位是在家居設音房, 比一般在工廈設壇實難上百倍,要刻服黃金比例 需破牆 移喉 砌壁,而且他對黃金比例 以音房「幫拖」調音法為首 更加不能隨意,而其他只是輔助。定位 發燒定律是 六二二法,音房佔六,器材佔二,其他也是二。經常掛在囗邊的「 幫拖」是他調音法的基礎,喇叭單元需靠音箱幫拖發功, 而音響系統需音房幫拖才能完全發揮同様道理(這是我加的) 強調以房間無諧震,互不干擾,互不取消其音波為於歸,取13, 17,23 為機數(因永遠除不盡)用於設計音房 長-闊-高 黃金比例便無往而不利。鞋盒形音房是必須且絕不能代替。 喇叭在音房內擺四六分錯不了。皇帝位尤其重要 而每房只有一點位。地毯 音箱後放吸音牆紙不能缺,這些都是 定位音房基本定論,能好好掌握以上 定位論 離成功旅途不遠矣。這與我經常提及音房要大且鞋盒形,設生死局, 音房-喇叭比例合襯,喇叭擺位與黃帝位的重要性有不謀而合, 只是音房黃金比涉及拆房改建實在太困難且遙不可及。 定位用的器材實在不談也吧,所有硬件一共約十萬港元, 但以十萬港元能玩出視頻那樣穿牆破壁的堂音,爆炸力,音場定位 他可算前無古人,就算擁有過百萬器材 沒功力 沒房幫拖也極難超越,這個証明 定位法是有料到。但是器材佔二我確實有點保留, 如果能將前天的Neumann四寶-西電前後級+ 戰神610A放置在定位音房,再將音房按比例加大30%, 真是不敢想像會靚聲到什麼情況。定位承認對大號+15/ 18低音箱經驗較淺,如果當年開始就玩號箱而不是屏封, 今天到什麼界境真是天知。定位李絕對是大師中的大師,性格開朗, 燒經論無敵,絕不嗇色,無所不談,有問必答,極佢大師風範。 在發燒旅途上有這樣一位好友並肩作戰, 交流心得實在是人生樂事也。老吳 澄清啟事 前文提及定位李的系統約十萬是我誤解了李大哥的意思, 當時因為正在電腦播歌而未有將Minus K 避震台及其他播唱黑膠的一切相關器材計算在內, 正確數字應該為約三十萬。特此聲明説聲對不起。

2017年11月23日 大葉

Image
昨日三場燒局各有特色,十分豐盛。香港真是發燒天堂,高手臨立, 各有喜好,只要有工厦便有燒竇,只是葵涌區,每天踢四竇, 一星期也踢不完。昨天有兩大驚喜:1. 見齊Neumann 全家福,由車牀盤,臂,頭,放唱 都是世間精品中的精品,有幸見齊四寶,更能健全工作來個大合唱 實屬萬幸中之大幸。一生能見聞一寶已經算是走運, 能見齊四寶一起合唱 還一生可求!2. 戰神610A+特製音箱, 610或610A在我印象中是名多於實的喇叭單元,在我記憶中, 從未聽過有一對能給我有驚喜,此單元全靠音箱輔助發功, 但不論大小,跟足原設音箱呎吋,無論在平衡度及低頻也未能如意。 昨日配答一套類似倒Imperial 音箱喇叭,就有令我「跌眼鏡」的挫敗感覺, 這個組合就是有奇妙的化學作用,究竟是內有乾坤,選木得宜, 還是神奇尺寸配合得宜,就是不得而知。上 中 下三路平衡度奇佳,低頻下潛能力無敵,在三百尺房間, 所有現代喇叭可以靠邊企。昨日開聲系統組合為, Neumann四寶為音源,西電59前,133後,601A+ 神奇音箱。配合得天衣無縫,這個組合已經足以可以聽過世。 以美國主力系統為發聲骨幹,配與德國功藝作音源實在是天作之合, 音效之佳又有誰可以爭峰呢!聽Decca Campoli 拉 柴記小協 和 鄧麗君 勢不兩立 頭版膠 真是感動到痛哭流淚,不知世間為可物。老吳

2017年11月15日 大頭B

Image
昨日在大頭B私竇玩了一個下午,此竇有得天獨厚的環境空間, 在香港寸金尺土彈丸之地,實在是個不可多得的發燒天堂。 唯一可以點評是音房比較偏正方形而不夠鞋盒,天花較低有横樑之外 已經再沒有挑剔了。空間大最大敵人就 room acoustic 的處理,這是每個燒友在處理新竇必經之路,以上視頻也略知一二, 但在現場聽 一定比視頻好多了,音量本應可以調高3dB 對手機錄音會有較理想表現,因為手機是自動調聲控,當音量細時, 咪便自動調高靈敏度,變相拾起很多不必要Sa....聲, 當然牆壁天花四大皆空下,亦構成一定影響, 後牆加了blinds當然有幫助。今天衆人覺得右聲度似反相, 我覺得是右角去厠所位漏氣,兩邊對角不對稱, 如果能加門會改善不在話下。 當入屋拍掌已經覺得有回聲和冷的感覺,証實房間過生欠暖, 而放更多𣕧或雜物作擴散反射還是不夠, 還需要加吸音物料和木器,將更多不必要或多餘的壞餘音吸掉, 只剩下適當的便足夠了。 放1吋厚大地壇在喇叭前方直到喇叭兩外側必定有幫助, 在這個環境一定合用,保証一定不會把低音吸掉或減小動態。 如果將皇帝位設在前灰梳化而不是靠後牆,喇叭還可以移後2- 3吋。 音房處理有苦有樂,有驚喜有失望,整個過程是過癮的。 希望大B哥早曰可找出生死局,定必歡欣無限,天天可在燒局度曰。 老吳

前級 - 需要嗎?

Image
系統配答是一門高深學問,需擁有不同類別器材作測試, 知曉不同膽的特性,無盡嘗試,累積經驗,才能成事。 前級在一個系統裏有必要嗎?我認為是不能劃缺的環節, 前級是系統的靈魂,控制中心,所有juice 有些不為人知的情感在不知不覺之中散發出來,更細緻,更立體, 更富人情...... 反正有前級與沒前級就是不一樣。 有很多燒友因為系統增益問題把前級當作可有可無, 這個是不適當的做法,解決增益問題有很多方法, 其中一個做法可外置自耦牛volume, 一隻可等於3至6隻Daven, 而且損耗極低,比多隻Daven串連低以倍數計, 這因為是自耦原理。至於414243有必要加前級嗎? 我沒發言權,但我認為41未能沖當前級的角色, 另加前級是有必要的。老吳

頻寬與聆聽能力

Image
能聽到20Hz-20KHz 對聆聽音樂真是那麼重要嗎? 給你任意在你音樂珍藏隨意找100張, 請問有幾多張頻寬能達20Hz-20KHz這個極端呢, 相信連0.1%都沒有。那麼為什麼要為這0.1%去爭拗。 話須如此;如果你的聽覺只能達到13KHz, 而有兩套系統在你前面, 一套只能到12KHz而另外一套能超越16KHz, 在耹聽同一段音樂有高達16KHz的頻譜,我可以肯定告訴你, 能有13KHz聽力人士一定會感覺到 ,能出16KHz那套系統會比12KHz那套好聽且過癮得多, 就算聽頻能力只得13KHz。人耳朵就是這麼神奇, 聽不見不代表感覺不到,我就是人板不用爭論。 人耳能分便或感覺到20Hz-20KHz應該是在16- 22歳之間的聽覺高峯期,之後便按年齡遞減。 是不是聽不足整個20Hz- 20KHz頻譜便代表你聆聽音樂能力低呢?這又未必一定對! 在現代音樂評審世界裏,大部分有分量的樂評人, 大都是白髪倉倉上了年紀的,而不是18/22的年輕人, 他們能有12KHz聽能力已經十分了不起, 能達14KHz實在少之又少。如果在能聽到全頻20Hz- 20KHz便是好的思維下,這對年記頻寬聆聽能力又起了相違背。 在整個聆聽-聽音工程,頻寬只佔整個評審要素裏一小部分, 還有更多要素配合才能作出總結。如 音樂類別,録音年代/質素,作曲作詞家考究,出品/壓片商實力, 歌者/表演者背景 表演能力及投入度,樂曲旋律,感染力,指揮/樂團偶合,配樂, 混音水準.....都是重要因素。 以上任可一種都不下於20Hz-20KHz頻寬的重要性。 所以發燒友或真音樂愛好者實在無需任何時間將頻寬視作首要條件, 不達標(全頻)便先判你死刑。20Hz- 20KHz只是廠商大家公認一個基本設計頻寬指標, 對整個聽音工程沒有什麼意思,人耳能達標與否沒有什麼關係。 又以發燒角度為出發點,要你選擇一套系統, 寧可選能達全頻20Hz-20KHz 但缺密度,質感,感染力,滲透力, 還是另外一套卻犧牲些少頻寬便換來其他所有,你會怎麼選呢?老吳

我的膽腳/座清潔三寶

Image
特種微纖清潔布+接觸快乾清潔噴液+牙縫擦 便是我的膽腳/座清潔三寶。適用於任何4,5,6,7,8 腳膽及膽座。接觸清潔液永遠先噴在清潔布再洗抹膽腳, 份量多少由自己控制。而清洗膽座 先將接觸液先噴在牙縫擦再探孔清洗。這是我多年使用的方法, 十分奏效,百試百靈。建議每一至兩個月清洗一次, 每次清潔後都有明顯音質改善。老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