絃樂與琴手

絃樂String 絃樂器是以絃線為主 琴盒為輔,以弓拉或指擊絃線產生共嗚而發聲, 這三個基本原素都不能缺而且必須同時進行。西絃樂器中有小提琴, 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豎琴 ....;而中絃樂器中包括有二胡,高胡,琵琶,揚琴,馬頭琴, 古琴 .....等。絃樂器是難學難精樂器之一,除勤練,琴不離手, 將琴變成自己身體一部份,才能發揮得得心應手。 歷代名琴手都是從小就被發掘,証明天賦天份這一塊是不能缺。 琴手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但近代實在找不到一位 能有個人風格特色的好琴手了,這個極可能是因為文化背景, 生活環境方式,年代變遷,人生經歷有直接的關係。 聽琴手拉琴每人都會用不同角度去欣賞, 但殊途同歸都可以歸納為以下這幾點:技巧(弓法,指法,音準, 快慢板控制,尾隨震音控制 ....),風格 (瀟灑,保守,學院 ....),投入度及表達能力。 琴手拉琴最忌就是抄習過往某偶像名琴手,以交功課性質拉琴, 交足功課 沒拉錯只是入門基本功,不代表你已經做到琴手應有的本份。 能夠表達到樂曲中,作曲家當時精神,心態,思想,融會貫通, 用自己表達方式,在拉琴中享受整個過程, 這才能稱得上頂尖琴手應該具備的條件。這個是深層次,文化, 修養,認真,自身天份,身經百戰的過程。年紀未必是最重要因素, 但沒有天份,經歴與實踐極難做到。每個人聽琴手拉琴多了 都對某些琴手有特別徧愛, 同時亦對某些琴手有莫名其妙的不太欣賞, 這不是主觀或歧視的原因,是與琴手天份與學藝不無有直接關係。 同一個樂章不同樂手拉奏便馬上立分其風格及高下, 但樂壇中指鹿為馬的樂評人可不少, 這可能是大家欣賞琴手拉琴角度不一樣 ?還是自己學藝未精真是要好好思量。老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