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水篇 14
近代發燒錄音已經是全數碼化,各樂器人聲都是分開錄製再濕音而成 ,整個流程都已經是標準化。先錄樂器再由歌手帶著耳筒在封閉式錄 音室,接近全死的環境下近咪唱錄,再合成數濕而成。以下視頻是個 典型的好例子,歌手是離咪只有約一呎多對唱,細聽視頻人聲是超凸 。錄音室內牆上都放滿吸音物料(稱為死房)防止反彈回聲影響歌手 的陽春聲,錄音師在濕音時再無須去處理在人聲這組的附帶回聲/環 境聲與樂器那(幾)組不協調。一個調得合理的系統和音房是應該將 錄音師原來所想表達的效果不折不扣的重現出來, 而不是加以修改扭曲誇大原來的錄音效果。人聲近咪超凸播唱不能把 她搞成在大堂獻唱般且堂音雷雷,或大型交響樂把她塞進小房內演出 且全無深闊度可言。而一般燒友都有同樣的錯覺, 就是歌者越企得後就越對,背景堂音越空洞/闊才是王道, 這是先帶了有色眼鏡看真相,極之不智。在箱房比,房處理, 喇叭擺位 - 這三個基本大原則未達標的大前提下,只可以說是愚昧的指鹿為馬, 坐井觀天吧了。老吳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