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March, 2019

吹水篇 12

發燒友最忌貪心,想在最短時間內得到全世界!在同一時段試N改動 ,倒頭來搞到一頭煙,比起未改前更糟糕。發燒調聲要借鏡追女仔高 手,要風流但不花心 one-at-a-time,不進便要還原才是高手。撞板多了 基本犯錯機會相對減少。很多時明知聲音不對,但又找不到因由是最 痛苦,但錯處可能十分基本,就是自己過度堅持自己的信念, 能擺脫這個包袱,很多時都藥到病除。 燒友對自己要求高是十分痛苦,但沒有要求又當不成燒友! 典型燒友病態是貪得無厭,永遠不滿足,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終曰就是想如何可以更上一層樓,令自己終身忙碌。 不懂得問自己為何人家比自玩得更好,而不願意去改變自己思維和 處 事手法是永遠不會進步的燒友。人家比自己好必定用過功, 比自己更有經驗,看事情更透徹,能放下尊嚴, 放下敵意多交流才是真正的‘醒’燒友。老吳

吹水篇 11

很多古墓派燒友特別喜歡大號 大音箱,硬要把一些戲院才能容納的超大發聲器材 塞進家居極細空間開燒。又有些英迷/派燒友又特別喜歡35仔監聽 小音箱,不論環境面積多大都忠心耿耿地只玩35。燒友對自己崇拜 的神物就是有情意結,不論適合與否都義無反悔地默默追隨,就算犧 牲最基本的箱與房比例也照單全收。無論是主直接聲獨領風騷或反輔 助聲喧賓蓋主這些都可以拋諸腦後,慨嘆為了教派私慾能顛倒基本發 燒手則。箱與房合適比例是玩發燒的基礎,房內主與輔同樣重要, 平衡配合,互相輝映,誰不蓋誰,才能把錄音師所記錄的畫面完整無 缺呈現出來。如果連這一關都保不住,千萬器材倒頭來也是白玩。 老吳

吹水篇 10

發燒房內單憑喇叭發出的直接聲佔去整個聽音工程約50-65%, 視乎音房的聽音環境,其如就要靠喇叭擺位及音房所營造出來輔助能 力。牡丹雖美也需要綠葉扶持這個舉例十分貼切。在一個受控的發燒 空間房內每一個環節都非常關鍵,音頻在房內運行每次撞擊都產生不 同化學音頻變化。擺設不同物體作擴散調聲的確有助增加色彩效應。 如果主人家是多元化,音樂博愛主義者,房內備有「木、金,土、水 、火」物體用作反射或擺設品是有建設性聰明做法。簡簡單單放隻小 提琴,水晶燈/藝術擺設,銅製貝多芬像,黑檀木雕, 雲石小天使像,射燈,一柸水..... 在適當位置都能令整個音房都富有不同色彩波長能量,對聽音有畫出 彩虹之妙。但凡事都講求平衡,視覺感觀,恰到好處就好, 過激及太極端行為只會令聲不成音,不能抽身釀成走火入魔, 反而會弄巧反絕。老吳

吹水篇 9

一個調得靚聲的發燒音房必有反同時亦有適當的吸音元素在內,主要 是把殘餘,陰魂不散的餘音吸掉。不把這些N反細微殘響吸掉只㑹製 造出muddy渾音效應,令主角音體不夠乾淨,特麗和清晰。 演奏廳內的觀眾席與音房喇叭前地毯不約而同就是在扮演這個滅殘角 色。音房地毯除了以上功能之外還有另外一重要個任務,就是將喇叭 射向地台的第一代反射音頻盡可能減弱吸掉。燒房地台平面是一比一 反射沒有打散功能,而且這一組反射聲是最近及最快送到皇帝位,與 其他牆壁及天花反射音頻是有先後不協調及有破壞整體房間殘響的反 作用。如不把地台這組拿掉,整個定位會向下移。人聲口型在最壞情 況下彷彿是在地台線傳來。所以喇叭前一塊毯是絕不能缺。老吳

吹水篇 8

Image
每次當我去聽現場都很留意演奏廳的設計及裝飾,演奏廳不外乎是一 個超大型發燒音房,但比起民用燒房更專業 且好聲不知多少倍而已。背後匠心獨運的工程師所花心思的確是功不 可沒,鬼斧神工的建設有些真是令人嘆為觀止。如果能融會貫通適當 地用於自己音房必定有事半功倍之效。自古至今靚聲名演廳不謀而合 都有很多共同點而且相當明顯,以下是較容易察覺得到的: -所有演廳為了控音都是以封閉式設計(戶外除外)極少例外; -演廳必定是分中左右對稱; -演廳天花牆身都設有不同角度凹凸擺設,飾物或弧凸物體/板塊作 反射或擴散; -觀眾席在舞台前方伸延至廳尾,兩側,甚至乎包圍整個舞台。觀眾 席在設計師眼中是最理想的吸音物,可除注波或把餘波吸除; -演奏者/樂團所發出的音頻離開舞台後便一去不復返,極少回頭, 有返的也微不足道; -除某些歌劇外(因有需要聽清楚唱詞)演廳(古典樂計)絕不用咪 -混音作廣播,聽眾所聽到的都是來自舞台的第一代原始-陽春聲及 天花牆壁反來的回聲; -演㕔空間大,直接聲與牆壁/天花所反射擴散回來的第二代聲,時 間差相對較大,做成了堂聲效應,時間差越大,堂音感覺越闊。設計 師必須保證廳內每個座位都能聽清楚台上的表演,但前5至15行中 座(所謂皇帝位)與尾行或側座,音效與堂聲差距之大實在有天淵之 別。 就似洛杉磯Disney hall演奏廳為例,下圖紅圈所指都是有不同孤凸的反射擴散板塊 ,以不同角度射向聽眾席,這個與之前提及過的音頻一箭嘴入 多個箭嘴出的打散理念相同,整個音樂廳都充滿著不同能量的小箭嘴 。越密集,越複雜,越細微的散後聲對襯托來自舞台的直接聲越是有 好幫助,這是3D立體,堂音,音場定位的基本根源。所謂牡丹雖美 也需要綠葉扶持 有異曲同工之妙。老吳

吹水篇 7

還記得上年在一次廣西發燒之旅,有位另類玩家把一隊退休樂團的器 材都買下來,把它拆散後掛滿整個音房間,以中國五行-金,木, 水,火,土作入氣之精神為主流 玩實體音樂,模擬整對樂隊就在你跟前為你演奏。當時覺得十分有意 思,聽落也十分特別,有着一股複雜,帶有濃郁樂器氣氛之音撲面而 來,算是一種極為小見的另類表達模式,但可惜當時的硬件配套未如 理想未能把他原來想表達的構思完美發揮出來。 其實這位玩家已經在不知不覺之間,創造了一個另類的聽音環境, 音頻離音箱後多㳄撞擊不同質感樂器,所產生出來的能量效果, 相等於上文我提及過的-音頻能量箭嘴多次反射再反射,分拆成多個 細至極細能量箭嘴佈滿了整個空間有異曲同工之妙。而這些扮演金木 水火土的不同樂器亦不知不覺之間加添了無限色彩,滲透在空氣間! 音房越亂越靚聲再一次見証。但靚聲是要有代價,要付出才有回報。 長時間在這垃圾莊園聽音樂,視覺上亦不太好受,享受與否實屬見仁 見智。老吳

吹水篇 6

在現實世界裏 當音頻射向任何表面,如金屬,木材,雲石,地毯.... 經過反彈後都有不同程度的能量損耗,視乎物質物理反應,直至聲衰 力竭便完沒。這就是發燒友口中經常提及的音房放木有木味, 放金有金屬味,放地毯㑹把高頻吸掉... 的說法。當音頻從喇叭發出後,這是第一代的直接聲,經過第一次反 射後便變成了第二代的間接反射聲,跟着便是第三代,第四代... .如此類推,直至N代完結為止。上文提及過 - 發燒音房大忌就是一個箭嘴入一個箭嘴出,全平面一比一的第二至N 代的反射聲。這是會做成極之不合理,不自然,不好聽/ 受的特長的回響聲尾,而一個理想聽音環境是希望從二代開始便要將 所有第一代的音頻能量箭嘴分拆成多個細能量箭嘴, 而第三代又再次分拆第二代的.....如此類推, 變成整個音房都充滿著不同物質,形態,不同代數的小至超小箭嘴。 越多不同大小,形式的反射面,小箭嘴便分拆得越多,越不同質, 越細,這便是一個理想的聽音房或是發燒友常掛在口邊,房間越亂越 靚聲的基本原理。老吳

吹水篇 5

假如有一個音頻以45度角射向一個平面,如果平面是平滑如鏡,音 頻將會同樣以一比一 45度角反射離去。我們就用一個箭嘴入一個箭嘴出來作比喻。 如果將那個平面換成弧(凸)形,那麼音頻便會向多個角度反射出去 ,換言之是一個箭嘴入多個箭嘴出。如果將音頻箭嘴變成一種能量, 單位是一,在入與出必定相等定律下,一個能量箭嘴入便變成了多個 小能量箭嘴出。假設是1入10出,以數字來計算便是: 一個單位能量入 變成了10X1/10單位能量出,如此類推。 在現實世界裏一個封密式空間如錄音室或音房,所有牆壁,天花,地 台都是平面如鏡,在一入一出定律下,一毫秒的音波經無限次天花, 牆壁,地台的反射下將會延至無限倍。就像在山洞大喊一聲, 便回音雷雷,持久不散同様道理,發燒音房大忌就是有這樣一比一情 況出現。待續!老吳

吹水篇 4

一套發燒組合不論是現代廠機,中古經典銘器,自作機種,或以上h ybrid 混血組合,對聽音環境是否要求不一 或那種要求更高? 同一套組合在不同音房,表現有別,甚至有天淵之別份屬司空見慣, 實生背後玄機在哪裏? 組合在一個全吸或全反的房間內發聲究竟聽感有多大分別? 鞋盒型,封閉式,對稱音房 對比多邊/角開放式房是否更能協調組合做出更完美效果? 大音房小音箱vs大音箱小音房,比例不適當在認真發燒行列中,究 竟可聽性能有幾高? 製造商作最後產品測試應以什麼聽音空間標準作為測試場地? 音房注波,諧震對聽音有多大殺傷力,房交連是否完美解決方案? 組合究竟是否依賴音房才能發揮應有的最高水準? 環境空間究竟佔去你整個聽音工程的比重及重要性? 你有問過自己以上問題嗎?以後和大家討論以上有趣問題。老吳

吹水篇 3

硬件,軟件,周邊聽音環境是tangible 有形,實體,能觸摸,只要有經濟能力,肯花便能做到。聽力觸覺( 耳力),調音能力,音樂知識,屬intangible 無形,靠天賦及後天努力,每人在不同期的取向及能力都不一。能將 兩者結合且兼得,才算真正全情投入,享受快樂發燒音樂人生。但世 事每每沒有那麼完美,得一未能得二,得二未能得一,天意弄人總是 跟你捉迷藏開玩笑,能真正完夢者實在少之又少。難道真是要等你退 下來,才有各方條件及履歷去完成夢想,到時又慨嘆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老吳

吹水篇 2

玩發燒音響是一種需要身體力行,全程投入,鬥智鬥力,屢敗屢戰, 褲袋要夠深,受得起凌辱,吃力不討好的殘酷玩意。如果閣下還是在 人生旅途上搏殺期,工務繁忙,應酬多於一切,兒女債纏身, 每天都投不足15/30分折騰,奉勸各位不要入教入行! 堅持硬要闖關只會令到自己心靈交悴,朝思夢想,苦不堪言。 初入行,老燒,專業都背負着不同期的挑戰,磨練和時間的洗禮, 對自己有着不同的要求。越投入 就是愛得越深,對自己的要求更高,𢤦了便更清楚知道自己在追求什 麼,這個越有要求的慾望 與一般教徒-有教便是好是有天淵之別,更是相映成趣。老吳

吹水篇 1

一套成功組合的誕生在乎每個環節的配合,一環接一環合作無間,只 要有一環些微脫節便失去 了整體優勢。玩有優勢的發燒音響不能鑽牛角尖,要保持開放,有創 意,多玩多試,不能以一本天書念到老!為追求自己教派的信念只求 單一而犧牲全面好聽好聲元素,是不明智的選擇。固執,偏愛偏食, 不願意接受事實的真相,托杉累了也不懂轉膊,只會扭曲了發燒, 享受音樂的原意。老吳